比起粉專我更早開始經營IG,會把我所拍攝的動態作品側拍以及平面拍攝的照片丟上去。我在每一次不同風格、環境,以及與攝影師的互動當中,感覺到自己不一樣的面向是有流動性的。
這次這組照片的過程有點荒謬,是一位苦思畢製主題的學生,雖然已經跟我聯繫了也附上了主題,卻在現場散發著不安以及混亂。
他的樣子讓我想起每一次我以前工作的地方—政大創意實驗室被期末展覽逼著跑的同學們。以結果來說,不管過程再怎麼失控,時間一到,總是會有東西蹦出來。即使每個人歷程都是那麼不同,但某種程度來說卻又極其相像,我看見一個脆弱的人,因為外在條件遭受限制而抗拒著,但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爬行向前幾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。如果把全部力氣拿去說不要,就沒有力氣擁抱自己想要的東西了。
我們聊了很久,我聽到了更多這個創作背後的故事,以及許多他尚未解開的渾沌情感。他最後拿起了相機,「還是拍一些吧,」他垂著眼睛這麼說,雖然不是所有人的預期狀況,不過我們還是開始了拍攝。
那時候,離開了主題、離開了攝影師想要的作品,拿到照片的我一看,怎麼說呢,好像看見了別的主題,我自己的主題。
photo:__noahhhhh_